你最牛的背景是今天的中国,你最深的底蕴是五千年文化。
今天的中国,无比自信;今天的我们,无比自豪。无论你走到哪里,你身上都藏着我们的文化烙印。
“「山西民歌」「陕西民歌」做的那么大,我们闽南语有什么?别人的东西别人唱,我为什么不把家乡的东西唱一唱”,纪牧宁说。
-1-
民歌也是一种文化
说起民族文化,可能更多人感觉是四大发明、是京剧、是故宫长城等等,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,我们的文化上下五千年。古话说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,倘若有一天你学有所成,想过为民族文化、为家乡做些事情吗?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到了一档特别的综艺节目。
中国首档原创民歌风情音乐节目,全景展示民歌风情,打造中国最权威民歌赛事,传递中国传统文化、传递正能量、大力弘扬中国民歌。
这是节目的定位介绍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「很传统文化很有底蕴」,从策划到制作到播出,他们也真的在实践着这些听起来做起来都很不容易的事情。在北京录制现场我看到了节目组和今年的黄河歌王候选人,也第一次见到这篇专访的主人公纪牧宁。
-2-
闽南姑娘很fashion
刚见到她的时候,她站在山西卫视《歌从黄河来》的舞台下候场,由于是彩排,棚里的灯光并没有完全打开,黑暗中带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光线,她拎着高跟鞋抱着外套正往座位上走,我心想“这么年轻的人都来参加民歌节目?”
后来采访中她说,她虽然是学民族音乐的,但是一点也不迂腐传统,是一个非常95后的少女,会听摇滚和民谣,喜欢跳舞,有时候也会玩王者和直播,还会一些京剧。言语之间都嘻嘻哈哈的,我想节目组给她「音乐小精灵」这个人设,除了年龄小以外,跟她性格也密不可分。
也有人说她是「闽南小天后」,她是中国音乐学院大四的学生,因为专业要学五年,所以还可以称学妹。时尚值满分而且民歌技能max,在民歌舞台上大放光彩,冲到了2017歌从黄河来年度总决赛全国28强。
-3-
还不是因为你长得不好看
要说是因为天赋,你可能不信。
“我就是学这个的,为什么不让我唱?”,导演组为了她更好的发挥特长并且能传播闽南文化,建议她唱闽南语歌曲,因此,整个赛季她没有唱自己学习了多年的民歌,甚至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委屈。在这么大的舞台挑战自己从没有尝试过的东西,确实需要很大的自信和勇气。
“因为我的声音比较亮,比较脆,适合唱民歌”,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学习流行歌曲,但是她很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,坚定不移的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遨游。问起为什么坚持民歌的时候,她说“我是想学表演的,但是不够美,就学音乐顺其自然吧。”
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明明可以靠脸却偏要靠才华,她从福建到北京上学,大二的时候就不再问家里要生活费了。平时课余时间还是一位声乐老师,给小朋友们上课,也会参加一些学校的话剧演出和其他的商业演出。勤勤恳恳,忙忙碌碌,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努力着。
-4-
你都休息不好,凭什么管我
“比赛当天我忙完赶过来录制现场都晚上11点了,第二天比赛所以连夜要走台,我连赛制都不知道”。
除了自己的课业,她还要排话剧、当老师、还要参加节目,甚至在来时的出租车上都还在记歌词。她是这季年龄最小也是唯一闽南语歌者,突围赛遗憾淘汰,场外复活中以最高票数人气王强势回归,网络投票总数50000+。
“想着家乡所有人都在关注比赛,可能每天早上醒来家人都在号召大家帮我投票,压力挺大的,不过节目组的人都很好,特别关心我们,能让我们多休息一分钟就多一分钟,但他们自己都休息不好”。她也会担心节目组的人,觉得他们很辛苦很认真,自己只能努力准备好好比赛。
-5-
“歌从黄河来给我打开一扇窗”
“在山西卫视这个舞台上唱歌的闽南人有过,音乐学院的学长学姐们也有过,但是都没有走到我这个程度,因为我唱歌用的是闽南语。”她说的时候脑袋微微斜仰着,走到全国28强,是挺值得骄傲的。
从一开始师哥推荐来参加,到后来不情愿唱闽南语歌曲,再到进入28强,她说除了自己的努力,节目组的培养很重要。
每一位选手都来自五湖四海,都代表着每一个民族和地域的文化,为了最大限度的展示民族文化和原生态的音乐,导演们都会把选手和当地的东西了解的特别透彻,然后再为每一个选手量身定做音乐和参赛曲目。
有的选手自己找相关公司做音乐,每首歌都价格不菲,但是节目组是免费帮选手做音乐的,而且很精细很专业。
“节目组为我打开一扇窗,我知道闽南语歌曲可能真的很适合我,我也会尽力为闽南文化做一些事情”纪牧宁说。
虽然在银屏中看到的她很光鲜亮丽,但是接触的是新东西,并不是自己平时学的歌曲,跨度很大也很难为她,怀着一颗虔诚的心,学习的心,她一直在努力向前,能走到哪里谁都说不好,但是她说阅历很重要。
-6-
总有人能照亮你前行的路
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,艺术生的道路上也挤满了天南海北的追梦少年,我不知道学民歌的大学生有多少人关注《歌从黄河来》这个节目,就像学历史的人可能不看百家讲坛,学新闻的的人不看新闻联播,总有人能照亮你前行的路,但这些人需要你自己去寻找。
年轻人坚持民歌本来就值得庆幸,况且大部分少数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东西越来越淡,但是文化价值从来不会因为人们的使用程度来衡量。
“闽南语河曲已经很少人唱了,我不敢奢望能再掀起来”,纪牧宁这句话透露出很多对民族文化怀有期待的人的无奈和心酸,但是「歌从黄河来」在传承,在坚守。
我们都爱祖国爱家乡,也会为国家疯狂打call,一首歌一篇文章一张照片都可能让家乡被更多人知晓。
如果有一天,你学有所成,除了社交分享,你会为民族文化和家乡做哪些具体的事情?
-end-
采访对象/纪牧宁「中国音乐学院大四学生 《歌从黄河来》2017年度总决赛28强(截至发稿)」
图片/歌从黄河来节目组 纪牧宁
记者/@王烽学长
运营人员/悠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