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,主要由镰刀菌产生,是一种雌激素真菌毒素,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、高粱等谷类作物以及奶类制品中,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,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,能导致动物不孕或流产,如果在中药存在玉米赤霉烯酮,可能会对患者产生安全隐患。
本文参考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2351 通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测定法,使用labtech spe 1000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对常用中药(人参、枸杞、大枣)的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富集净化,采用lc-ms检测,建立了一套中药的玉米赤霉烯酮处理检测方法,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样品,此方法回收率及平行性良好,标准曲线r2>0.99,加标回收率为92.8%~94.1%,重复性rsd为1.3%~2.8%,满足检测要求。
关键词:spe 版《中国药典》 玉米赤霉烯酮 2351通则
附件下载